多机房集中监控一体化运维方案
一、项目背景
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,政府、金融、大型企业等机构的业务运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。这些机构往往拥有多个数据中心,且机房分布在不同地域。传统的分散运维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机房管理的需求,暴露出诸多弊端。
故障响应方面,传统模式下各机房独立监控,信息传递不畅,当故障发生时,运维人员难以及时察觉并处理,导致故障影响范围扩大,业务受损严重。资产统计也因缺乏统一管理而混乱不堪,重复登记、漏登等情况时有发生,使得机构难以精准掌握自身资产状况,不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。同时,各个机房的监控系统相互独立,形成监控孤岛,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关联分析,运维人员难以从全局视角把握机房整体运行态势,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。因此,开发一套多机房集中监控一体化运维方案迫在眉睫。
二、核心方案
展开剩余75%统一监控平台
本方案采用监控易一体化平台,该平台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,能够将IT设备和动环系统全面整合,真正做到“一个平台管所有”。在IT设备监控上,涵盖服务器、网络设备以及数据库,实时监测服务器的CPU、内存、磁盘使用情况,网络设备的端口流量、丢包率等,数据库的连接数、事务处理性能等。动环系统方面,对UPS的电量、输出电压,机房的温湿度、门禁状态等进行全方位监控。
其技术亮点显著,支持SNMP、MQTT等多协议接入,这意味着该平台可以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设备,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产设备。同时,它还能与国产化设备无缝对接,如飞腾CPU和麒麟系统,为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分布式架构设计
分布式采集集群的部署是本方案的重要架构支撑。它具备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功能,负载均衡可将采集任务均匀分配到各个节点,避免单个节点负担过重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双机热备则在主节点出现故障时,备用节点能迅速接管工作,保障数据采集的连续性。
单机监控能力是该架构的一大优势,其单机监控能力达到同类产品的3 - 4倍,能够满足海量设备高频次数据采集的需求。在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多数据中心环境中,即使设备数量众多且数据更新频繁,该架构也能高效应对。
3D可视化与大屏管理
基于机房实景构建的3D模型,为运维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机房视图。通过该模型,能够实时展示机柜和设备的状态,以及环境参数的变化。例如,当某个机柜温度过高时,3D模型会以醒目的颜色标识出来,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理。同时,支持虚拟巡检路线规划,运维人员可以预设巡检路线,系统自动按照路线进行虚拟巡检,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。
定制化大屏则集中展示关键信息,如告警TOP5、设备健康度、能耗数据(如PUE值)等。这些信息以直观的图表和数字形式呈现,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。通过查看告警TOP5,可优先处理严重问题;分析设备健康度,能合理安排维护计划;根据能耗数据,可优化能源使用,降低运营成本。
三、落地价值
效率提升
本方案对运维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。通过统一监控平台和3D可视化管理,故障定位时间大幅缩短,较传统模式缩短50%以上。运维人员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快速查看所有设备的状态,结合3D模型的直观展示,迅速确定故障位置。
告警响应速度也从“小时级”降至“分钟级”。系统一旦检测到设备异常,会立即通过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人员,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,减少了故障对业务的影响,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。
成本优化
在成本优化方面,减少了人工巡检工作量。虚拟巡检功能使运维人员无需频繁到各个机房实地巡检,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。
容量可视化的实现,如U位利用率和能耗分析,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。通过分析U位利用率,可合理安排新设备上架,提高机柜空间利用率;根据能耗分析,可找出高能耗设备并进行优化,降低能源成本。
多机房集中监控一体化运维方案凭借监控易平台的核心能力,有效解决了传统运维模式的问题,为不同行业的多机房管理提供了高效、可靠的解决方案,具有显著的技术亮点和落地价值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